361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春秋我为王 > 第900章 损有余而补不足

第900章 损有余而补不足(第3 / 3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推荐小说:

计然道:“上卿已强制在鲁、卫、莒、泗上诸侯间使用赵氏五铢钱,取代之前种种杂币,成为列国的唯一货币。此外韩魏、宋、中山、北燕、齐、郑等与赵氏贸易往来密切的邦国,五铢钱也极为流通,几乎成为贸易标准货币。如今晋国铁矿遍布,兵器和农具不再需要大量铜锡,何不将储藏的铜锡大量铸币,再用这些铸币,从韩魏、中山、北燕、齐、郑等国以超出市肆的价格购进粮食呢?”

“今年是丰收年,而列国、二卿对粮食的储备调控又不太重视,境内商贾贪图利润,必然趋之若鹜,输粮入赵,如此,则府库可自足……”

赵无恤拊掌而笑:“先生此计,可是有点‘损不足而补有余了’!”

不过这种损人利己的方法,他喜欢。在没钱可用时,飞印标准货币去坑别人,而且还没国际货币组织来为难他,想想都带劲。

明年可能会降临的灾异,对赵氏而言不仅是一次考验,或许,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!

而赵无恤这边,就只能心疼一下明年必然减少的少府收入,和因政绩降低而发愁的计侨老师了。

可这是没办法的事情,虽然不愿承认,但事实是,虽然赵氏的工商业看上去红红火火,可就算赵无恤再发展个几十年,中国依然是一个以农业为根基的文明,任何脱离时代生产水平的”进步“”萌芽“,都是空中楼阁。这是秦国靠单调乏味的”农战“就横扫在商业、物质层面上更先进的六国的原因。

因为他们抓住了根本,握紧了这个文明赖以为生的命脉。

所以,以军功地主和小农经济为基础的赵氏政权,粮食价格必须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,有利于农业的发展,绝不能以损害农民的利益为代价!

当然,赵无恤也没有像后世秦晋法家一样,对商贾深恶痛绝,毕竟整个北方的贸易权都掌握在他手里。他让子贡以曹国陶丘集散楚、陈、蔡、宋、吴、鲁国货物,等卫渠建成,濮阳也能集散晋、鲁货物,留给临淄和新郑的贸易份额将变得屈指可数。

PS:这章写了好久,也不知你们看得明白不……第二章在晚上(。)

加上猗顿的官派商队控制了对代北胡地,上郡戎狄的贸易,太原成了北方一都会,占据了牛马、皮革交易的大头。而莒国琅琊那边,晒盐法也在悄然替代煮盐法,有望打破魏氏、齐国对食盐的垄断。

说白了,他赵氏就是这时代最可恶的官商,一个一只脚还踩在封建时代,一只脚却踏入君主****的古代托拉斯。

所以赵无恤并未走极端的“上农除末”路线,以农业为主,工商业为辅,多重所有制经济并存健康发展,才是王道选择。

何况计然那条”开源“的计策,还得依靠大小商贾来实现呢!

俩人站了良久,也有点乏了,便坐到了田埂上,身为晋国上卿,赵无恤也不嫌脏,盘起腿来就往下追问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