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1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春秋我为王 > 第1162章 大江东去

第1162章 大江东去(第3 / 4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白公胜乃楚平王之孙,从小颠沛流离,被伍子胥带着在吴国长大,后来却为了个人的野心,投靠了赵国。十多年前怨赵侯待他不公,又再度叛赵,回到楚国后,靠着自己的王孙出身,获得一个“巢大夫”的小爵位,有了自己的班底和领土。

这个人很不简单,靠着手里的区区三千人,居然横扫群舒,在当地重新建立了楚国的统治。他被封为白公后,更是显露出了非同一般的雄心,他的领地不同于楚国其他县公辖区层层封建,反倒效仿赵法,大胆起用士人和平民为将吏,颁布律令,一扫积弊,还创建了一支只忠于他的“楚武卒”。

这支军队严明军纪,改变了楚军数量庞大却羸弱不堪的风气,在淮南屡败吴国大将胥门巢。配合舟师水陆夹攻之下,占领了不少吴国城池,如鸠兹(芜湖)、爰陵(宣城)等地,与越人以桐汭为界。

这个人在江淮的横空出世,打破了范蠡最初设想与楚国以大江为界的计划,那一带又有许多越人部落,希望投效勾践,看来未来两国的边界纠纷是免不了了。

不过范蠡也提醒文种,要与其搞好关系,白公胜,短时间内决不会是越国的敌人,而是盟友。

数年未见,白公胜已经有卿士之威,当他踩着虎贲的脊背下船时,岸上早有越国的大夫来迎接,满脸堆笑地行礼道:

“外臣文种,见过白公!代寡君问候楚王、令尹无恙!”

“汝便是驰名楚越的种大夫?”白公胜一点都没有骄傲的姿态,对这位越国大夫还之以礼,并送了他一船缴获的吴国甲胄作为礼物。

他曾在吴国寄居多年,对吴越的恩怨了如指掌。文种和范蠡,堪称是勾践的左膀右臂,范蠡主外,文种主内,他们献上的伐吴九术,是越国能战胜吴国的重要原因……

没有他们,勾践的复国梦想只是妄谈,在白公胜想来,粗鄙落后的吴越野人,要没有楚国的人才来提携帮助,哪能建立起强大的邦国呢?

且不说楚王熊章是越王勾践的亲外孙,而且在楚越之外,双方还有共同的敌人。

如今,白公胜见文种谈吐不凡,虽然入越多年,身上依然穿着楚国的衣冠,心中顿生爱意。但如今文种在越国的地位相当于令尹,白公一个封疆县公与他地位相当,又哪可能说得动他投效呢?

“沈诸梁,汝号称楚国第一县公,却白瞎了一双眼,耽误了不少人才啊……”白公当下便腹诽起自己在国内的政敌叶公沈诸梁来,当初文种范蠡甚至是赵国的太府令计然都曾经投靠过叶公,那竖子却只养不用,导致三人后来全都跑了。

叶公对所用之人的选择,是楚国最为严重的弊病,那就是只重贵族而不重士人,亲亲尊尊,非王室子孙便不能受重用。白公胜经常对这种陈旧制度扼腕叹息,发誓一定要自下而上地改变楚国,让“楚才晋用”“楚才吴用”的现象绝迹!

这次与越国联合伐吴,若能灭亡夫差,便是立下不世之功,到时候,看谁还能阻止他入郢执掌朝堂,推行变法!

对于白公胜,文种也不敢大意,他率军北伐时,范蠡曾经告诫他要小心此人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