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1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女生耽美 >驻京办主任4 > 第62章 透过心灵极目远眺

第62章 透过心灵极目远眺(第2 / 2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
推荐小说:

《驻京办主任四》在思考上,关注人性和人的生存状况,尖锐地批判了官本位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。深刻地指出,那些最动听的政治语言,正是社会的顽症之所在。呈现了只有文学才能说出而政治不能说或说不出的人的生存真相。其实,真相是非常主观的东西,真正的艺术创造着自身的真相,真相存在于创造之中,存在于主观意识之中。

我创作的中心是人、主体、自我、内心世界,着重表现人的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。在这里,意识是绵延的思想流,具有思想性的作家不仅是社会的观察家、历史的见证人和人性的呈现者,他必然有自己的人性观、哲学观和历史观。

《驻京办主任四》从四个方面呈现了思想的力量美。在“他”章中,映对的是纳博科夫的《文学讲稿》,将七位大师的七部名着的思想通过顾怀远的思考散落在字里行间,这七位大师是简.奥斯丁、狄更斯、福楼拜、斯蒂文森、普鲁斯特、卡夫卡、乔伊斯,这七部名着是《曼斯菲尔德庄园》、《荒凉山庄》、《包法利夫人》、《化身博士》、《追忆似水年华》、《变形记》和《尤利西斯》。在“我”章中,映对的是罗素的《西方哲学史》,将西方从古代到近代,几十位哲学家的思想,通过丁能通的思考散落在日记当中,用这些思想对驻京办这个特殊的政治平台进行了深刻的思考。在“你”章中,映对的是曹雪芹、高鹗的一百二十回《红楼梦》,想不到用《红楼梦》解读驻京办,竟然有那么多场景相似,仿佛《红楼梦》不是一部古典小说,而是现代小说似的,这不仅说明经典的不朽性,其现代性更应该令我们深省。在“附”章中,是顾怀远创作的《驻京办主任》,在一部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中,套着一部由小说主要人物创作的十五万字的长篇小说,其创作难度极具挑战性。但是我并没有采取常规的创作方法,而是采取滑稽戏仿的方法,戏仿了纳博科夫的长篇小说《洛丽塔》。戏仿是一场游戏,强调的是对现实生活的解构和颠覆。通过主人公丁则成忏悔式的长篇独白,将读者直接带入人物的内心世界,让读者直接潜入主人公内心裂开的无底深渊一探究竟,从而深刻认识到,陈腐体制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。文学理所当然是政治的对话者,是社会的对话者,更是自身的对话者。在《驻京办主任四》中,我不仅用第二人称进行对话,还通过丁则成与专案组领导的对话,完成了上述三者的对话。总之,在创作过程中,我力争使小说成为有思想的小说。

《驻京办主任四》是一部将触角伸向人物内心的作品,正如年轻人喜欢实地旅游,而老年人喜欢神游一样,就语言来说,我更倾向于神游,因此在这部小说中力争使意识流化为思想流,使思想流化为语言流。通过语言的流动,让读者体悟大河奔涌的畅快,小溪流淌的恬静,瀑布倾泻的力量。在语言上用词以保持叙述的张力为主,力求语气轻松,使得叙述声音和所描述的对象之间获得一种情感的距离,正如卡尔维诺在《新千年文学备忘录》中引用法国诗人瓦莱里的一句话:“就像鸟儿那样轻,而不是像羽毛。”语言的轻松化增强了幽默感和诙谐性,使得文字有时像绅士一样“文质彬彬”,有时像孩子一样活泼可爱,有时像姑娘一样腼腆秀美,有时像喜剧演员一样调侃诙谐。当然语言的轻松不等于意义的轻松,在《驻京办主任四》中,我有在轻松语言中表达不轻松的意义的决心。心灵自由时,必倾心于语言,渴望于表达。正如政治言辞如果不落实到个人,只不过是一番空话一样,我力争通过语言透视心灵,达到轻松而怡静地写出官场原始神态的目的。

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审美,高尚的文学品味一直是我创作追求的目标。我在《驻京办主任四》中,自始至终以审美的眼光,观照每一个场景、时间和人物,时刻不忘记给读者以美学的品味与享受。开篇以顾怀远突发奇想引领读者进入驻京办这个神秘的政治平台,怀着窥探天机的心理,领略了驻京办主任丁能通的日记,通过顾怀远对日记触目惊心的解读,读者像贾宝玉畅游太虚幻境一样获得一种照镜子的体验。为了达到实像与虚像的相互依存,实现梦与真实的混合,我采取元小说的技巧,通过顾怀远创作的《驻京办主任》,让刚刚照过镜子的读者绕到镜子背后一探究竟,从而达到对时间性质的文化内涵的透视与独特的审美体验的目的。读者透过丁则成命运的潮起潮落,体悟的是宦海俯仰沉浮的审美历程。这是小说的诗意美。我之所以钟情于创新,是因为常规的创作模式已经被写烂了,跳不出重复和模仿的框子,更无法把我的感受表达通透,必须独辟蹊径。文学创作之所以充满魅力,正在于个人的独创性和唯一性。艺术美离不开几何图形。笛卡尔的二元论则认为,世界上有两类实体: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。从美学角度看,《驻京办主任四》结晶成了一个六面体,这个六面体不是僵硬的,而是一个新的充满生机的有机体。每一个面都代表人的心灵世界,犹如镜子一样具有折射光线的魅力。它犹如一粒细胞,通过阅读使人的心灵产生类似于光合作用似的反应。这就是对美的感受。六面体内不是实的,也不是空的,而是燃烧的火焰,这是心灵炼狱之火。六面体表面的宁静与内部的燃烧,正是人类的生存形式和生存方式。六面体结构就是一个世界,每一个面都相当于一张网。在网上,读者会发现故事之多种可能性的组合。这是小说的雕塑美,同时六个章节衔接得如同音乐上的六重奏,有一种旋律美,我甚至私下里就将这部小说称为《六重奏》。作家以音乐的方式确定激情追求的是小说的音乐美。

总而言之,小说的本质是虚构,小说的魂魄是思想,小说的终极目的是审美,小说的出路是创新。一个勇于创新的作家,必然站在风气、俗气、潮流的彼岸,拒绝做潮流中人,拒绝做风气中人,拒绝做功力中人,拒绝用先验的理论框架经营自己,独创、唯有独辟蹊径,才是他艺术探索的唯一途径。

2009年9月27日16时第一稿于沈阳

2009年10月06日17时20分于沈阳修改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