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1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女生耽美 >公务员笔记 > 第70章 名片如是说

第70章 名片如是说(第1 / 2页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东州市政府附近有一家颇受公务员欢迎的名片社,起了一个颇为响亮的名字,叫“名片大师”。朱大伟自从进市政府办公厅以来就渴望拥有一张能递得出去的名片,但自己一直是个小小的主任科员,印在名片上实在引不起别人的重视,索性他从未印过名片。如今当上了市长秘书,在东州城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身份,当然急需一盒与自己身份相附的名片。于是他在欧贝贝的建议下,来到这家名曰“名片大师”的名片社。

名片社的老板一身黑色唐装,中等身材,五十岁左右,小眼睛,趴鼻子,薄嘴唇,留着一把长长的黑胡须,看上去像个算命先生。朱大伟一进来,他便热情地打招呼。

朱大伟踌躇满志地说:“老板,听说你们这儿印的名片很受公务员的欢迎,一定有什么秘诀吧?”

老板得意地说:“秘诀谈不上,不过上至市长下至处长都在我们这儿印过名片。不谦虚地说,在东州城我们名片社不仅技术是最先进的,而且种类也是最齐全的。不仅有普通的胶印名片,而且有代表名片未来发展趋势的彩色激光名片、彩色相纸名片、电子名片、数码名片等等。小兄弟,我一看你就是公务员,喜欢哪种名片?”

朱大伟觉得老板有些吹牛,便不客气地说:“老板,口气太大了吧。据我所知,电子名片制作极复杂,需要专门的制作设备,更别说数码名片了,尽管你们叫‘名片大师’名片社,怕也未必能制作这两种名片吧。”

我如释重负地向肖主任道了谢,然后踌躇满志地走出他的办公室。我知道从现在起,我的人生之路有了一个新的起点,但我不可能成为那位差役,更不会成为那个和尚,我就是我自己,我是我的主人!

不瞒你说,我发现一个秘密,官位越高,名片上的字就越少;反过来,官位越小,名片上的字就越多。最近处级以上干部的名片上还有一个新动向,上面多了某某学硕士、某某学博士的头衔,有的为了展示自己的底蕴,甚至印有“某大学客座教授”的字样。

有一次一位真正的大学教授求见东州市市长刘一鹤,递上一张名片,上面印有十几个头衔,密密麻麻印满了字,刘市长读了半天颇为感慨地叹道:“以您的条件,当教授真是太委屈了。”更有意思的是慈恩寺的住持,在赵忠的安排下,拜会刘市长,双方一见面大和尚便递上了名片,上面不仅写着“西山慈恩寺住持”字样,而且还有“东州市政协常委”的字样。

我还发现一个秘密,拥有名片的人大多是有头有脸的人或者是渴望有头有脸的人,区别的方式只有一个,就是真正有头有脸的人名片上字少;渴望有头有脸的人名片上字多。

为什么人们这么看重名片呢?原因很简单,没有人不渴求显耀的身份,身份低微的人是不被关注的,这也正是我们惯将社会中位尊权重的人称为“大人物”,而将位卑言轻的人称为“小人物”的重要原因。可见,小小的名片背后折射的是乾坤大世界。一张名片代表的是一种人生。如果没有身份撑门面,人人都是渺小的,因此,一个人的权力和声望是我们最本质最难以去除的身外之物。那么如何向陌生人炫耀这种身外之物呢?请印一盒适合自己的名片,我们名片家族类型丰富,有多少种人生就有多少种名片。

老板微微一笑,进屋里拿出一张电子名片和一张数码名片的样品递给朱大伟,傲气地说:“我们的电子名片不仅信息储存量大,能存储45M的数字信息,包括文件、图片、动画、声音、DVD、VCD、软件等,可按需要随时刻录光盘的内容,而且包装精美,每张名片都有一个不透明的塑胶封套。目前在很多展览会、大型活动场所,都开始使用智能卡片来辨别持卡人的身份,我们的数码名片带的识别码既可以是简单条形码、磁带码,也可以是复杂的智能芯片。只是这两种名片的价钱要远远高于胶印名片。”

朱大伟还真被老板这番话折服了,他知趣地说:“老板,我不过是个普通公务员,你还是介绍介绍胶印名片吧。”

老板不无得意地说:“我们的胶印名片样式可就太丰富了,什么烫金的、套彩的、芳香的、折叠的,任你选择。目前在公务员中流行的样式既有这种色彩折叠式的,也有这种文字烫金压银的,有的局长更喜欢这种金泊名片,看上去就尊贵豪华。不过,你老弟正是年轻有为、事业蒸蒸日上之际,我向你推荐我们名片社独有的风水名片,正因为有了风水名片,我们名片社才成了公务员的最爱,我不夸张地说,每一张风水名片就是一个护身符,每盒名片一百张就相当于一百个护身符。”

朱大伟没想到小小的名片还跟风水扯上了关系,很想听听其中的门道,便佯装虔诚地说:“怪不得你们叫‘名片大师’名片社,莫非老板果然是一位风水大师?”

别看名片起源于交往,但是一般人不了解名片的起源。近来我的主人,刚刚上任东州市人民政府市长秘书的朱大伟偶读史书,发现名片起源于中国。早在秦汉时期,人们在拜访谒见时,就开始用名帖来通报姓名了。但那时还没有纸张,所以,当时的名帖是用竹木削成的。上面写着自己的姓名,西汉时期称作“谒”,东汉时期称作“刺”。

蔡伦发明造纸以后,纸张逐渐取代竹木,名帖开始用纸做,也相继被叫做“名”、“名纸”等。唐宋时期以后叫“门状”,是官僚阶层呈状时用。明清时期又有一种叫“手本”的名帖,是属下见上司以及学生见老师时用。民国时期,中国开始与西方进行大量商业交往,西方的名片也随之带入中国。西方名片均是采用黄金分割法制作的,西方人认为,黄金分割法所切割成的长方形看起来是最美的,于是中国人也开始使用黄金分割法来制作名片,名片也摆脱了用笔书写的旧形式,而采用印刷方法。

既然名片有这么悠久的历史,自然也少不了奇闻轶事。明代的冯梦龙写南宋英雄岳飞被卖国贼秦桧谋害的历史传奇剧《精忠旗》第六折“奸党商和”中有这样一个情节:奸党何铸、罗汝楫、万俟卨要一起上门拜谒秦桧,共商与金兵议和之事。他们所投的名帖上一个写“晚生何铸”、一个写着“门下晚学生罗汝楫”,一个写着“门下沐恩走犬万俟卨”,结果何铸自叹弗如道:“约定一样写官衔晚生,为何又加‘门下晚学生’、‘沐恩走犬’字样?这样我又不济了!”寥寥数语,便活画出几个趋炎附势小人的嘴脸,真可谓是活灵活现。

清末小说巨子吴研人创作的《俏皮话》也有一则关于名片的趣闻,是这么写的:外国人的名片只有一两寸大,中国人的名帖则大至五六寸。而官场中与外国人交涉往来的名片则又更大,字写得大如拳头,不知有什么含义。上海名歌妓使用的名片也时兴大字,几乎将名片占满。有位西洋人有一次到某歌妓处小坐,谈笑之间看到了歌妓的名片,不仅惊异地问道:“你们的名片为何也是大字?”歌妓回答说:“这样可以用来请客当请贴。”西洋人叹道:“原来你们接待客人,也如同官场接待我们一样。”

大家没想到一张小小的名片可以折射出美丑吧,我无意抬高名片家族的身份,尽管人类无不为身份焦虑着,我今天主要是讲一讲我的主人朱大伟刚当上市长秘书时,第一次去名片社给自己印名片的故事,听起来也颇为耐人寻味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