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1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冠绝新汉朝 > 第二百零五章 僧注陈止语

第二百零五章 僧注陈止语(第3 / 4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陈止听了,笑了起来,说道:“其实也没什么,那位赞若法师的话,实体现了他看待世界的观点,他所精研的佛法有独到之处,但因为身为主持,所以又有偏差,有些难以解脱的东西。”

陶涯奇道:“是什么偏差?难道作为主持,还会影响参悟佛法?”

陈止就道:“佛法是一种思想、思维方式,乃至某种精神,但寺院是一种组织、一种实体,用实体来传播精神,难免就有矛盾之处,比如说,赞若僧倡导万物皆虚,但作为主持,偏偏又执着于拜佛之礼,难道万物皆虚,唯独佛像是实的?我只是提出了这个看法罢了,没什么复杂的地方。”

“就是这样?”刘纲很是惊讶。

陈止点头道:“就是如此,佛法和寺庙本就不能一概而论,就像百家精神和各家书院一样。很多书院源自同一本典籍,最后展出不同主张,就是因为典籍承载的是精神,而书院却是人组成的组织,人对典籍理解的差异,就是症结所在。”

最尴尬的还是明法僧,他只是笑笑,没有接话,跟着话锋一转,谈及佛理。

顿时,赞若僧来了兴致,拉着几人来到正殿,谈论起佛法。

说是正殿,但山中简陋,论大小好比大户人家的正堂,几个人坐在蒲团上,说着说着,又绕回了陈止身上,围绕着那句话交谈。

很快,能够接上话的,就是曹庆、孙敏、荀折三人,那明法僧则垂不语,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,但看他的表情,又不像是在思考。

………………

“我好像明白了一点。”刘纲点了点头,车上的其他人也松了一口气,跟着陷入沉思。

陈止看着众人,没有多言,他清楚的知道,赞若僧的思想,乃是一种唯心思想,追求的是逻辑自洽,其实不能多言,否则容易思路混乱。

另一边,陈止的车队又经过了两座小镇,接近了武原县,同行几位正聚在陈止的马车中,谈论着过去两天的见闻。

但这彭城周围的景象,对刘纲来说没什么新鲜的,对6映、陶涯、赵兴而言,也没什么吸引力,所以风土人情说了几句,话题就转到了那日在不真空寺,陈止和寺院主持的一番对话上了。

“陈兄,你在庙中和那个大和尚讨论的,到底是什么意思,我半天都没听明白。”刘纲在众人里面乡品最低,相对的最没什么负担,问起话来没什么顾忌。

他的这个问题一问出来,众人的注意力就都集中起来。

那日庙中,陈止和赞若僧的对话,听起来颇为高妙,让人想不在意的都难,偏偏佛家喜好机锋,话不通透,要让人自己参悟,这就陶涯等人颇为迷惑,不解其意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