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1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 > 第76章 九品中正

第76章 九品中正(第2 / 6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豪强们在理解了这套玩法之后,借着东汉的学风,他们应运而生了名士这种东西。

名士的本质就是与朝廷争夺舆论权引导权,当掌握了这个之后你就能够从而影响察举,从而依此去影响并掌握人事的建议权和选拔权。

也因为名士这种特殊的东西,东汉的文人们有了“养名”的习惯。

说白了就是一群人抱团互相标榜,我说你是治世良才,你再称我王佐之才,然后出去互相宣传,大家互相名气高了,被察举入仕之后,特权和土地也就随之而来。

而这种小团体在东汉有很多。

“或是那乱世之国皆承唐制?”长孙无忌小心推测:

“就如汉承秦制,我唐亦有参考前隋,那乱世立国者自然颇崇大家。”

这个说法倒是合理,李世民不由点头,他之武功,名传后世都颇多赞誉,能让两百年后的乱军佩服简直不要太正常!

不过想着一群乱军打着自己的旗号,李世民的神色就有点微妙,不知道该不该开心。

【东汉被开发出来的豪强-名士-官场这个版本玩法,其中有相当关键的一环就是察举制,也因此诞生了名士这种东西。

比如被演义中出现为大伙熟知的许劭就是名士,每月都有一次月旦评,说这个是英杰,夸那个是良才。

与许劭齐名的还有名士郭泰,这位就很有脑子,为自己提拔的专门起了个标签叫“英彦”。

咱们现在熟知的举孝廉只是察举制当中的一种。

西汉设有孝廉、秀才、察廉、光禄四行、贤良方正等。

东汉顺应学风增设明经、明法。

秀才这个后来要避刘秀讳改成了茂才,并在东汉改成了岁举。

察举制这个东西问题很大,因为它是一套自下而上的推举人才制度,本质上来说是中央的一种让权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