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1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盛唐挽歌 > 第111章 国策之变

第111章 国策之变(第2 / 7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中枢朝臣很多人都在抗旨李隆基为了宠信方有德,竟然授予其子方重勇为“果毅都尉”!

当初薛仁贵随太宗出征,因作战勇猛,归来的时候被授予果毅都尉,以资嘉奖。这个职务现在虽然卵用没有,但却带着极大荣誉!

一个十岁孩子,就上过一次战场(还是被围城的那种),连刀都没有摸过。就因为他是方有德独子,就被授予“果毅都尉”之职……世上还有比这更荒唐的事情么?

这次真的不能忍,除了右相李林甫默不吭声外,几乎满朝文武都在反对这项任命。

然而,令中枢朝臣们始料未及的是,这世上还真有比授予十岁孩子“果毅都尉”更荒唐的事情。

不得不说,这项改革的制度,是符合时代需求的。

自武周时期开始,府兵逃亡就极大的影响了社会安定,产生了数量极大的黑户!这些身份不能曝光的逃兵,都是携家带口的逃户。

他们或遁入山林,或投靠权贵为黑户,或改名换姓成为不合法的“客户”苟且度日,反正就这样堂而皇之消失在官府的户口当中,也增加了很多来历不明的地痞无赖,扰乱了地方治安。

李林甫的军改,与之配套的便是清查户口,抓捕来历不明的社会闲散人员,将他们押送到边镇从军,并安顿好家属,将这些人的户籍改为屯田的军籍。

这项改革会在四年内完成,已经得到了李隆基的首肯。

那就是李隆基绕过中书省,直接给尚书省下旨:授予方重勇甘州刺史之职,即刻赴任!

此时长安已经没有张九龄这样能说会道又头铁,还身居高位的朝臣。只要眼睛不瞎的人都看得出来,基哥这次是动真格的了,想要强行推行自己的意志。

只是具体是要推行怎样的意志,包括李林甫在内,没有人完全想明白。

很宏大的军改,也很符合当前大唐的状况,算是提出了对过往积累问题的一揽子解决办法。

承认一部分“存在即合理”的,省略一部分劳民伤财的。怎么便捷怎么来。

改革的隐患很多人都看得明白,但……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了。

这项改革波澜不惊的在中书省通过,作为诏书下发,没有引起任何波澜,就连一个站出来打嘴炮的反对派都没有。

倒不是说没人对军改有意见,而是现在朝野上下,都在弹劾方有德扰乱边镇,穷兵黩武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