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1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奋斗在盛唐 > 第610章 崔英再献计

第610章 崔英再献计(第1 / 4页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“关于太子遇刺案,你有什么想法?”

“这……”崔耕苦笑道:“微臣不擅查案,陛下用此事问我,可是问道于盲了。不过,太子遇刺,微臣还真有个建议。”

“你讲!”

“太子遇刺案,必为高~官贵戚所为,就是永远都查不清楚,也有可能。亡羊补牢,犹未晚也,还请陛下下旨,恢复玉契之制。”

所谓玉契,其实就是符信的一种。

崔耕当然明白,光凭王的求情,是不可能让武则天赦免魏元忠的。但是,此人如此忠直,武则天还真不好处置他,所以她就让自己这个张昌宗的心腹当个挡箭牌。

崔耕想了一下,字斟句酌地道:“微臣以为,王御史为魏元忠的求情之言,也有些道理。不过,人心隔肚皮,做事两不知,王御史十来年没和魏相见面了,即便是真心作保,也意义不大。另外,王御史免冠顿首,君前失仪,恐有威逼陛下之嫌,大大不妥。”

武则天看向王道:“王御史,崔郎中的话,你都听到了吧?”

“是,微臣听见了。微臣承认,我今日所为确有孟浪之处,还请陛下恕罪。不过,微臣始终认为魏相是无辜的。还请陛下尽快查明此案,还魏相一个清白。”

“朕自有道理,退下吧。”

按照规定,朝廷所有有资格上朝的官员都有符信。比如大唐年间,天子姓李。李和“鲤”同音,这时候,大臣们就都佩戴鱼符。到了武周年间,天子姓武,取玄武之意,就用了龟符。为防矫诏,宫中传旨的时候,会拿出另一半符信和大臣的符信比对吻合,侧面证明圣旨的真实可靠。另外,这也是大臣进入皇宫重地之后的一个身份证。

当然了,矫诏是极其小概率的事件,龟符的意义渐渐变化,现在基本就是个装饰品。崔耕的提议,其实是根据后世的记载,要将这个验符的手续,重新确立起来。

“是!”

其实王的战斗力颇强,断不是崔耕这么三言两语就能说服的。但是,狄仁杰已经和王通过气了,他知道崔耕是自己人,所以很快就鸣金收兵。

武则天却不知这里边的弯弯绕,见崔耕这么容易就说服了有“王死理”之称的王,顿时对这个新进的宠臣高看了一眼。

她说道:“崔爱卿!”

“微臣在。”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