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1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一品富贵 > 第一百二十二章 吃肉

第一百二十二章 吃肉(第1 / 4页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宋九灌输的价值观却是百姓是官吏的父母,没有百姓一点一滴的税务,如何能养活这么多官吏。而且他本身做得是不错,从没有摆官架子,为了发财大计,忙忙碌碌,灌输了良好的价值观,起了优秀的带头作用,又以河中灌输了他们荣誉观。再加上赵普与赵匡义说的种种,这样走出去,还不好,那也没法好了。

三赵智商再高,很有可能他们比大苏智商还要高,但身在局中,同样也看不懂了。

赵匡胤说道:“宋九,你去教一教,朕看一看。”

这个问题很纠葛,他儿子赵德昭也说过这件事,上了几天课,说是观学,也是上课,回来反映,说宋九授课让人容易接受,不知不觉地一堂课就上来下来,然后还能记住。学问不大好说,但教书能力给赵德昭上课的几个大儒与之相比差远了。

宋九只好将替二年级教经义的朱三换下来,开始上算术。

赵匡胤扭头看着宋九。

对于河中走出的学子为何优秀,赵匡胤不好与诸臣商议,但在几次家宴中与赵普与赵匡义谈过。

赵普说陛下英明,派了燕博士与张博士过去,为人方正,所以才教出一批好学子,赵匡胤摇头,赵普是臣子,他说的是恭维话,两个博士会起到一些作用,但绝对不是主要作用。

倒是问二弟,二弟说了很多,河中百姓比较清苦,又常被京城其他诸坊百姓瞧不起。作为学子,他们生长在这个环境下,自尊心强。现在给了他们机会,于是更加自尊自爱。

宋九有些驭人之道,这是褒义词,作为国家大臣,如果不会用人用民,那完蛋了,当真以一人之力治一州一县?想要河洲开发出来,前面的基础工程,后面用人,都需要用到河中或者河北苦力,于是常树一些小恩,让两河百姓很感动。但这一过程中宋九真的不恶,无论是露开式的教育,或者不受礼。这些举动学子看在眼中,记在心里,一个个将宋九当成榜样。

赵匡胤召他,他只好布置一些题目,让大家自学。

而且他经常干这事儿,留下一些题目,让学生自己反思摸索,不懂的再回答。

最后一条很得赵匡胤赞成的,比如他以高薪养廉,虽剥夺了旧派将领地位,大肆恩赏。

不过赵匡胤还是不赞同,他的一系列政策,官吏贪墨现象没有以前那么严重了,但还是有,不少,今天赵普与宋九就讲到了吏治问题。高薪养廉都不行了,那怎么办?赵匡胤也没有了好主意。

至于出身清苦,那更不是好解释,孔夫子说过,齐家治国,家人都过不上好生活,如何安心替君王治国,就是治了,先治家吧,更贪。这种思想也诞生了宋朝役制,不从四五等户挑吏,而是从一二三等户中挑选吏差,四五等户挑选苦力差。但还是不能解决吏的问题,吏更贪更苛。

其实这就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。

自古以来,官本位思想,或者尊尊亲亲,当官的就是父母,高人一等。那么贪岂不是应当的?宋真宗说读好了书,有了黄金屋,香车,美女,事实除了到宰相级别,其他官吏仅靠薪水,哪里来黄金屋、香车与美女?可这个思想却害苦了官吏。象苏东坡玩送妾,到了黄州感到很辛苦,对不起妻子,写了一些伤感词的诗,他可有真反思过?身在局中,如何能伤感?那怕就是大苏高达一百五的智商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