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1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儒道之天下霸主 > 第17章 会试前夕

第17章 会试前夕(第2 / 4页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依宁江分析,百伯粱当时之所以会受到那般的待遇,跟他在北罗的作为,并没有太多关系,最主要的原因,还是因为他是纯粹的武将,连秀才都不是。

就像另一个世界里的狄青,在重文轻武的宋朝,战功越大,就越引起文官们的打压,找不到狄青的过错?没有关系,编出一个狄青家“狗生角、发夜光”的谣言,来证明狄青就是有罪。

百伯粱是纯粹的武将,一个武将凭着功勋做到了“云骑尉”,已经引起了众多儒官的不满,如果平息北罗暴乱算作功勋的话,那接下来他岂非要做到“柱国”,一名连秀才都不是的武将授勋柱国,这如何得了?因此,满朝儒官抓着百伯粱纵兵屠杀这一点,大作文章,无它,单凭百伯粱是武将这一点,用圣贤书糊他脸就是政治正确。

至于那些跟着辱骂的朝官、御史,也并非真的跟百伯粱有仇,又或者真觉得百伯粱的做法有问题,大骂百伯粱,说到底,不过是为了……刷声望罢了。

反正不过是个武将,刷了就刷了。在这个年代,唯有科举才能算作真正的功名,武将算什么?

宁江冷冷的道:“她想对小梦施术”

另一边,刚被哥哥检查完的小梦,从榻上翻身而起,道:“那位笺丽姐姐是坏人?”

宁江看向窗外:“那春笺丽很可能来自……拜火教”

宁江对春笺丽也多少做过一些调查,那春笺丽,原本是北罗之地的侠女,而北罗,恰恰是拜火教的重灾之处。

北罗之所以会成为拜火教的重灾之处,可以说,全是朝廷自作自受。

反过来,去年龙炎湖暴乱,起事的全都是失了土地、活不下的华夏子民,最后杀得尸骸盈湖,甚至还发生了当地帅臣杀良冒功之事,结果还不是一个个的升官发财?

最初,拜火教原本只是在北罗悄悄发展,上不得台面。然而数年前,拜火教利用北罗本地蛮夷与当地华夏子民之间的矛盾,突然发难,拜火教教徒发起暴动,大量屠杀华夏子民,纵连女人和婴儿都不放过,当地官员,一个个被吓得弃职而逃,华夏子民因此而死者,数以万计。

名将百伯粱为了救百姓,未得朝廷宣召,率兵进入北罗,镇压暴民,对于参加暴乱的蛮人,即便是放下屠刀,亦不放过。屠杀后残存的华夏子民也纷纷拿着兵器,反过来杀拜火教徒。

此事引得朝廷震动,百伯粱原本就是擅自调兵,纵容官兵百姓搞大屠杀更是违反儒家仁义之道。

最终,百伯粱在三司会审中“羞愧而死”,朝廷派入北罗的官员,生怕重蹈百伯粱覆辙,对北罗蛮族一昧安抚,既怕再次引起骚乱,又怕对拜火教打压过大,自己会成为下一个百伯粱。普通百姓但凡与拜火教徒发生冲突,必定站在拜火教徒一边,一旦拜火教徒威胁闹事,当地官员必定各种让利、讨好。

其结果,便是连当地的华夏子民,也开始纷纷加入拜火教,拜火教的势力,在北罗越发壮大。朝廷中,虽然也有人开始意识到这般下去,北罗早晚生变,但是这话却不能说,因为,如果百伯粱强力镇压北罗蛮族和拜火教的做法是对的,那岂不表示当时辱骂百伯粱,导致百伯粱吐血而亡的那些儒官全都是错的?单是为了面子问题,他们就必须按着“安抚”、“馁靖”的政策继续走下去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